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针线里的光阴:一位非遗传承人的香包情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08:45:00    

五月的阳光如蜜般流淌,温柔地浸润着每一个角落。此时,在庆城县香包街的一家绣坊内,张艺馨正凝神运针,彩线翻飞间,一只栩栩如生的布老虎渐渐成形。这双手已经与针线相伴二十一个春秋,每一道纹路里都藏着香包的芬芳记忆。从端午节街边的小摊,到如今带领姐妹们共同传承非遗文化,张艺馨用一针一线绣出了自己对传统手艺的执着与热爱。

童年的记忆总是与香气相伴。在张艺馨的回忆里,奶奶、外婆和母亲围坐在一起做香包的画面格外清晰。“那时候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手工做的”,她笑着说。小小的她趴在长辈膝边,看着五彩丝线在她们手中化作精美的图案,不知不觉间,针线活就这样“跟着学”了起来。那些充满艾草清香的香包,不仅装点了她的童年,更在她心中埋下了传统手工艺的种子。

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成为张艺馨人生的转折点。当看到香包节上琳琅满目的手工制品时,她很惊讶,原来手工制品还可以做成这个样子。这次经历唤醒了她沉睡的记忆与热情,从此与香包结下不解之缘。最初,她只是在家中做些小物件,端午节时拿到街道售卖,没想到这些承载着传统韵味的小物件很快被抢购一空,街坊邻居的喜爱给了她莫大的信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张艺馨开始召集身边的姐妹们一起制作香包。从精巧的小挂饰到实用的拖鞋、枕头,从寓意吉祥的五彩绳到憨态可掬的小老虎,她们的作品越来越丰富。每件作品都饱含着手工艺人的温度,针脚里藏着对传统的敬意。在这个机械化生产的时代,张艺馨和她的姐妹们坚守着手工制作的慢工艺,一针一线都诉说着对传统文化的守护。

二十一年如一日地坚持,只因为“喜欢”二字。如今,作为非遗传承人,张艺馨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不仅要创新设计,让传统香包更符合现代审美,还要培养更多年轻人学习这门手艺。“想把香包这个非遗文化传承下去”—这句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一位传统手工艺人的文化自觉与担当。

在张艺馨的工作室里,各色丝线整齐排列,绣绷上的图案日渐丰满。这里延续的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文化记忆。当一个个香包从她手中诞生,我们看到的是一位非遗传承人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守望,看到的是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社会绽放的持久光芒。

记者:韩凯燕

|编 辑:刘亚妮

|责 编:刘兴存

|监 制:常毅博 姚宏伟

|总监制:王来林

点击下方,安装“新庆城”,关注我们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