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黑神话》之后,国产3A新作《明末:渊虚之羽》能否接棒?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11:28:00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宇】7月24日上午10点,《黑神话:悟空》后的又一款国产3A游戏——《明末:渊虚之羽》正式上线。

作为“村里第二位大学生”,《明末:渊虚之羽》在预售阶段就已经备受关注,截至发稿,该游戏已冲上Steam全球热销榜第一。

“《明末:渊虚之羽》就算在制作上较之《黑神话:悟空》更进一步,哪怕从水准上也当得起3A大作的头衔,但《黑神话:悟空》已占据国内3A游戏首发、中国类魂游戏首发,同类型作品就算成为现象级作品,影响力也很难超越前作。”游戏产业分析师张书乐表示,除非该游戏能够在更多领域实现破圈,例如后续的衍生品开发,以及玩家的口碑积累等。

IGN中国打出9分评价

销售额或将超1亿美元

据介绍,《明末:渊虚之羽》是一款类魂动作角色扮演游戏,由成都灵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泽科技)开发,505 Games与哔哩哔哩游戏联合发行。

游戏的主线故事发生在明末的巴蜀之地,彼时战事四起,一场神秘的疫病催生了妖怪一般的生物,玩家将扮演一位名叫“无常”的失忆女侠在游戏中展开冒险。

Steam官网显示,《明末:渊虚之羽》发售组合包售价248元,豪华版售价298元,其价格均低于《黑神话:悟空》对应的268元/328元的起售价。

根据数据分析网站Alinea Analytics测算,该游戏全平台首月收入有望接近6000万美元,且如若转化率保持稳定,则仅Steam销售额最终将超过1亿美元。

数据显示,截至上午10点37分,《明末:渊虚之羽》Steam平台在线玩家数量已突破10万人次,登上热玩榜第6名。

7月23日,《明末:渊虚之羽》的媒体评测已正式解禁,全球知名游戏媒体IGN给《明末:渊虚之羽》打出8分的成绩(满分10分),IGN中国则给予该作9分评价。

“从类魂赛道角度出发,《明末:渊虚之羽》整体素质相当突出,大概率将成为国内近期热度最高的单机新游。对于喜欢该类作品的玩家而言,自然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国产新贵。”IGN中国表示,考虑到魂游的固有门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它的难度节奏。不太擅长的玩家建议先参考下相关视频,再做购买决策也不迟。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渊虚之羽》与《黑神话:悟空》都有着类魂游戏的标签。‌类魂游戏是‌指受FromSoftware开发的《黑暗之魂》系列启发,模仿其核心设计哲学的动作角色扮演游戏,以高难度战斗、碎片化叙事和箱庭式地图为标志性特征。

第二款国产3A游戏

能否延续《黑神话:悟空》的辉煌?

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自2024年8月全球上线以来,凭借‌首月销量突破2000万份、斩获多项国际大奖、刷新多项国产游戏纪录‌的成绩,成为全球现象级的游戏作品。

许多玩家也在期待《明末:渊虚之羽》可以延续《黑神话:悟空》的辉煌。但与《黑神话:悟空》曾主动调整游戏的难度,使得游戏可以拥抱更多玩家不同的是,《明末:渊虚之羽》动作设计更加“类魂”,游戏难度更高。

在《黑神话:悟空》上线前夕,《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微博发文称,《黑神话:悟空》非常适合作为动作小白入门的第一款单机冒险游戏。发售前的最后一年,他与策划讨论最多的,就是如何提高游戏难度的弹性与宽容。“既要让重要的敌方角色个个值得尊敬,又不希望因敌人太凶残关卡太恶意,粗暴地劝退那些喜欢黑猴卖相的新手。”

即便如此,依然有许多游戏玩家评论《黑神话:悟空》难度过高,新手“地狱级难度”。对于更加“类魂”,游戏难度更高的《明末:渊虚之羽》来说,是否会劝退更多玩家则仍需时间检验。

“喜欢类魂游大多都是痛并快乐着,他们一边感受游戏设计带来的深深‘恶意’,另一边在打败敌人时也会收获更大的快乐。”一名资深游戏玩家告诉记者。

除游戏难度的区别外,在知名商业顾问霍虹屹看来,《黑神话:悟空》具备极强的IP认知和首发的曝光效应,是一次近乎“全网事件级”的营销+内容共振。而《明末:渊虚之羽》则更多依赖于产品自身的完成度和口碑扩散,想在销量上超越前者并非易事。

国产游戏暑期档连掀热潮

产业崛起与出海势头强劲

继去年暑期《黑神话:悟空》以东方神话故事震动全球游戏界后,今年暑期,《明末:渊虚之羽》再度点燃玩家热情。近些年来,优秀的国产游戏作品接连出现,国产游戏产业生态日趋成熟,研发实力显著提升。

同时,国产游戏的发展浪潮也在不断涌向海外。以《原神》《Whiteout Survival》《永劫无间》等多类型游戏产品为引领,加之《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的强劲势头,国产游戏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与市场份额持续攀升。

《2024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市场的实际销售收入达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约占全球市场份额11%。

“过去两年,是国产游戏产业完成心理破局的关键节点。我们终于不再纠结做不做得出,而开始探讨做出来能否卖得好、讲得好、传得远。”霍虹屹表示,未来的国产游戏应该由产品思维向品牌思维转变,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要做长线、做生态、做文化资产的积累。当产业链条逐渐成型后,国产游戏将从“个案突围”进入“群体成长”的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以来,国家层面对游戏出海业务释放积极信号,多地也因地制宜出台相关政策。

商务部在《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中提出,要发展游戏出海业务,拓展应用场景,布局从IP打造到游戏制作、发行、海外运营的完整产业链条。北京、浙江、广东等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游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责编:王时丹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