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尝“鲜”新通道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首票水产品顺利入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7:42: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驻珠海记者 方良腾 文/图

4月7日上午11点,8车载着分别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涵盖蓝鳍金枪鱼、龙虾等多种优质水产品的冷链车缓缓驶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接着通过二道闸进境,完成整个通关程序,这标志着首票业务完成通关,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也正式投入运营。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获海关总署同意,正式列入监管场地名单并对外发布,实现相关产品直通进口,依托“一小时物流圈”快速覆盖大湾区市场,这是用好管好大桥的又一重要举措。目前,港珠澳大桥陆续实施“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经珠港飞”等配套政策,在促进粤港澳互联互通、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介绍,为做好港珠澳大桥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启用暨首批业务通关工作,内地与香港成立“空陆鲜活产品专属快线”专班。拱北海关、香港海关、澳门海关、香港机场管理局、澳门国际机场专营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市商务局、珠海交通控股集团等单位协同配合,重点围绕大桥口岸指定监管场地标准化建设、通关便利化改革及物流配套服务等事项进行磋商合作,进一步推动鲜活产品依托大桥优势高效输往内地市场。

首票业务的参与者,广东省四季有鱼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昊在发言时感慨,“从捕捞到餐桌,这条新通道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湾区速度’。”他说他见证了清关时间从最长4至5小时缩短至1小时,活龙虾的存活率高达99%以上。这种效率的提升,不仅降低了损耗,也确保了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李文昊建议,未来可将更多产品,例如挪威三文鱼、俄罗斯帝王蟹、东南亚榴莲等,纳入新模式体系,让更多生鲜产品“乘上湾区速度的快车”,惠及千家万户。此外,还可引入区块链溯源和物联网温控技术,让消费者通过扫码即可追溯产品从“海洋到餐桌”的全流程,实现全供应链的安全可见;随着项目覆盖更多生鲜产品,可建立庞大的“数据库”模型,打造一体化的生鲜“数字平台”,惠及整个供应链的上下游。李文昊相信,随着更多高品质生鲜产品通过这一通道进入大湾区,市民的生活品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大湾区有望成为“全球生鲜,湾区达”的典范,通过总结“大湾区生鲜标准”,为我国参与国际冷链规则制定提供实践蓝本。

港珠澳大桥海关副关长刘澍介绍:“首批经大桥口岸进口鲜活水产顺利通关,标志着‘空陆鲜活食品专属快线’计划的落地,通过‘空港集货+大桥快运’模式,赋能大湾区国际物流枢纽建设,为跨境生鲜供应链提质增效提供战略支点。”

珠海市商务局局长高宏伟表示,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的启用,将激活珠江西岸和粤西地区物流格局。如今,货物可直接从港澳机场经大桥口岸运至珠海分发,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显著提升了运输效率,珠海的枢纽作用愈发凸显。高宏伟指出,珠海与港澳紧密协同,优势互补,共同构建高效物流网络。港澳拥有国际航线和货运资源,珠海则具备连接内地的枢纽优势和集散空间。珠海定位为珠江西岸高附加值冷链产品集散中心,这与港澳的需求高度契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