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永兴,其地襟山带水,自古文脉绵延。其名胜,初源商贸之隆,列“黔北四大名镇”,盖“一打鼓、二永兴、三茅台、四鸭溪”之谓也。其誉广,则于浙大西迁。当是时也,倭寇侵凌,山河破碎,竺公可桢先生以匹夫之责,肩兴邦之任,率师生驻此七载,立“求是”为训、广聚英才,践科学救国、秉烛传薪,终使浙大名震寰宇,湄潭永兴熠熠生辉。
然白云苍狗,几经变故,永兴亦渐落寞。辛丑年末,踏足古镇,尽人去楼空、柱倒梁失,悲凉痛意袭来。又残垣断壁、蛛网荆棘,隐隐心生怯意。循兴衰之迹,问诸众智,皆云:如人生之跌宕,山峦之起伏,河流之迂回。答曰:永兴之兴,盛于农耕文明;永兴之弱,失在工业文明;永兴再兴,当行生态文明。
壬寅初夏,遵“一街八巷”既有布局,还旧时风貌抢救修缮。寒暑两易,再现叶子烟巷、绣花巷、木炭巷……开街时日,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父老扬眉、街坊奔走、八方客来。有云:茶海古镇、不忘可桢,茶文农旅、永兴当兴!遂于叶子烟巷与绣花巷交汇空地,筑亭名“可桢”,以念竺公报国之志、育才之功、求是之真、烛照之情。
嗟夫!世有借亭台以博名,依楼阁而逐利,然可桢亭以素颜待人,只载文心一脉、书魂几缕。想仁人志士,当不笑此亭之陋简,而思先贤立德、立功、立言之道,慨竺公“人生两问”,明“目的是在能服务,而不在享受”之真谛。
时癸卯年秋,亭成之日,象山巍峨,湄水扬波。愿后来诸君,兼览山水之胜,能思先贤之德,更励己身之志。是为记。
文/沈櫽
编辑/赵珊珊
二审/曹雯
三审/黄蔚 陈曦
台安:七夕主题活动 传统文化与文明新风共绘佳节图景
烈日映金沙!这项国家级赛事在象山落幕
传统佳节绽放文明新韵|长治市屯留区举办2025年“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
传承千年浪漫 共铸时代新风——沈阳市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系列主题活动
贵州省2025年“移风易俗树新风 文艺宣传走基层”惠民演出走进遵义
【海报|冰城文明日历】
一种特别的“双向奔赴”:AI踩了油门 ESG掌控方向
府谷:民生作笔,标注文明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