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吴婧 罗孟钊 记者 杨子宸
71岁的黄大伯这一年来总往厕所跑,从原来每天固定一次变成要跑三四趟,大便还总是不成形。老人觉得“能吃能喝不痛不痒”,一直没当回事。直到最近症状加重,在家人的坚持下,他才来到浙江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肠镜一查,医生都惊呆了
接诊的浙江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陈礼鹏一听老人从没做过肠镜,立即安排了检查。结果让人震惊:肠道里不仅有个2.8厘米的大肿块,直肠里还藏着一个“巨无霸”肿瘤,足足绕了肠子半圈!更危险的是,这个肿瘤距离肛门只有不到2厘米。
图片由传播大脑AI生成
病理结果显示这些肿块都是癌前病变,随时可能恶化,按常规需要手术切除,但这就意味着老人要永久失去肛门,以后都得挂着粪袋生活。
针对黄大伯的情况,消化内科先行组织了科室讨论,浙江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王卫峰提出,黄大伯的肿瘤虽然比较大,但还属于早期肠癌,建议尝试一种叫ESD的内镜微创手术,不过因为肿瘤范围大,手术难度也会比较高。如果手术后检查发现癌细胞有扩散,可能还需要再做外科手术。该微创手术能够保住肛门和肠道,对黄大伯来说是最好的结果。黄大伯及其家属了解了相关情况,经商议后欣然接受了ESD手术方式。
6小时“肠道绣花”,完整切除肿瘤
这项手术难度堪比“豆腐上雕花”:要在狭窄的肠道内精准切除肿瘤,稍有不慎就会肠穿孔。王卫峰团队奋战6个多小时,最终完整切除了所有病灶,最大的直肠肿瘤展开后竟有8.5×8厘米!
术后病理显示为早期癌症,因为切得很干净,后续老人不需要再做手术。老人不仅保住了肛门,肠道功能也没受影响。
医生提醒:这些人是肠癌高危人群
结直肠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9.87%。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大多遵循“腺瘤-癌”序列,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5-10年时间,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时间窗,肠镜作为最直接的检查和诊断方式被广泛应用。
王卫峰表示,结直肠癌有以下几类高风险人群:一级亲属具有结直肠癌病史;本人有结直肠病史;本人有肠道腺瘤病史;本人患有8-10年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本人粪便潜血试验阳性;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史者。
“推荐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筛查,对于家里有一级亲属罹患结直肠癌者,首次筛查应比该患者的发病年龄再提前10年。”王卫峰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71岁大伯每天跑厕所三四次,一查肠镜:肿瘤绕肠半圈
见证生命奇迹!中国方案改写NK/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格局
国家卫健委:年底前落实“血费减免一次都不跑”
男子重要器官差点不保!肉疙瘩竟长成拳头大小!上海瑞金专家也第一次见
三问“社区外科”:做哪些手术?居民会去吗?如何确保规范?
昆明市延安医院为高龄患者实施无管化肺段切除
拜登确诊前列腺癌“格里森评分9分”,预后前景如何?
拱墅区男性九价HPV疫苗首针开打!接种者是一名00后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