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位于南京闹市区新街口商圈北部的珠江路人头攒动。漫步街头,沿街密集分布着各类连锁餐饮店铺。然而,与街头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侧楼宇内门可罗雀的电脑城。作为昔日华东地区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在南京人的青春记忆里,珠江路是“人生第一台电脑”的朝圣地。然而,如今这条全国闻名的数码街,正被各类餐饮店快速包围取代。当电商的洪流冲刷老街,承载一段城市记忆的珠江路数码街,能否在互联网时代于夹缝中破茧重生?
“电子心脏”变为“数码废墟”
把时针拨回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南京市政府将珠江路定位为“科技一条街”。依托南大、东大等高校资源,这条仅 3.1公里长的街道迅速崛起为华东的“电子心脏”,打响了“北有中关村,南有珠江路”的口号,巅峰时期的年销售额突破 200亿元,成为南京人购买第一台电脑、刻录光盘的必去之地,赛格数码广场、华海电脑数码广场、百脑汇、新老雄狮等卖场人流量日以万计,这里不仅流动着一笔笔交易,更是一个时代的科技启蒙。
如今的珠江路又是怎样的境况?记者近期探访了多家位于此地的数码卖场。4月13 日,恰值周末,记者走访了位于珠江路的百脑汇科技商城,只见这里依然保留着传统数码城的本来面貌:一楼黄金位置集合了华为、苹果、惠普、大疆等著名品牌的体验店;到了二楼,个人店面开始集中,以一些兼顾手机配件服务与二手产品回收售卖业务的小店,以及各类品牌音响、相机、电子屏、路由器专卖店为主;三楼则沦为维修店与批发商的“隐秘角落”,头顶红底白字的蒙皮灯箱依然残留着本世纪初的风貌。虽是周末,但上下几层的空间里顾客寥寥,冷清异常。
记者随后又来到地段更佳且更具代表性的赛格数码广场,发现这里的情况与百脑汇类似。在三楼以上的区域,扶梯甚至已经停运。“这里的生意早已大不如前了。”在此经营手机电脑维修店已达 20年的苗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记者在其店面附近逗留近一小时时间,发现并无顾客光顾。“现在还会光顾的零星买家,除了回头客,便是需要急用的散客。”她说。
其实,“科技一条街”的衰败早有征兆。珠江路卖场重复建设的情况十分严重,一度聚集十余家大型电子商城,引发恶性竞争,加之随着电商平台的崛起,消费者转向线上购买标品,线下卖场沦为“体验店”,店面空置率迅速攀升。此外,对实体数码卖场来说,更致命的还有“坑人”的标签劝退消费者。“赛格数码广场里很容易碰到‘黑店’,且不说随意报价,型号也会临时调包,并且难以维权,只能自认倒霉。”有消费者对记者如是说。“在珠江路,你有两个词不能相信,一是‘高价回收’,二是‘旺铺转让’。”这句商户间的黑色幽默,讽刺却又现实。
为何没能成为“中关村第二”
当“数码”一词在电商搜索栏中被各类更具体的消费需求取代,当珠江路仍苦守着“一米柜台”模式时,困境早有伏笔。“珠江路‘科技一条街’的衰落是低附加值商业模式被时代洪流冲刷的必然结果。其最初的辉煌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和渠道垄断红利之上的。”南京财经大学教授孔群喜告诉记者,在互联网普及之前,实体店是消费者接触、比较、购买数码产品的主要甚至唯一途径。珠江路凭借地理位置和先发优势,快速聚集了人气和商气。然而,它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停留在“搬运”和“销售”层面,缺乏对产业链上游的议价能力和下游服务的深度拓展。当电商强势打破信息壁垒、提供极致便利和价格透明时,这种单纯依赖物理空间集聚、以标准化产品销售为主的商业模式,其生存基础就被蚕食殆尽了。
行业风向有变,北京中关村早早开始转型之路,启动“硬核升级”。依托清华、北大等高校资源,中关村构建“产学研”生态,孵化出百度、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并向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延伸。政策上,北京通过《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吸引人才、资金,形成“一区多园”的科技产业集群。反观珠江路,其周边虽然也有多个知名高校,却未能让知识溢出和产业孵化形成联动效应。地方政府虽曾提出推动“二次开发”和“园街一体化”,但仅仅停留在引入众创空间等物理空间改造,而缺乏核心技术突破。几大电脑城,如雄狮商城, 20年来未能走出电脑组装业务的“小圈圈”。
“珠江路之所以未能复制中关村的转型之路,关键在于‘基因’的差异和生态构建的缺失。”孔群喜表示,中关村的崛起,背后是顶级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强大智力支撑,是浓厚的创业文化和风险投资的早期介入,是国家政策层面对科技创新战略的持续倾斜。中关村从一开始就孕育着“产学研”一体化的雏形,它不仅“卖电脑”,更重要的是“造思想”“孵技术”“生公司”。相比之下,珠江路更像是一个纯粹的商业交易节点,而非创新策源地,商业模式上长期停留在渠道和服务末端,未能向上游的研发设计、核心技术突破,或向下游的解决方案、增值服务等高价值环节延伸,故而难以成为“中关村第二”。
旧楼宇如何找到新叙事
其实,围绕珠江路的转型路径,当地也一直在进行探索。比如,政府启动了“硅巷计划”,激活碎片空间,形成无边界的创新网络;将珠江路升级为创业大街,整合旧楼宇打造 INNO未来城、锦创数字产业园等载体,并引入阿里云创新中心等科技企业,形成设计服务、数字生态等新产业集群;旧电子城尝试“数码 +文旅”跨界,试图融合科技基因打造文化新地标……百脑汇引入电竞酒店、网咖和连锁商超等打造“数码综合体”,试图用复合业态留住顾客的脚步。驻扎于此的数码商户亦未“坐以待毙”,许多电脑配件组装店在各大线上社交平台都开通了直播账号,在仓库里架起直播灯。“我们始终坚持免费帮直播间的网友根据价格预算设计电脑配置,还提供上门组装服务。很多‘老板’在我们这里下过大单,都是好评。”一位在抖音平台有 50万粉丝的店主向记者介绍。
面对发达的网购平台与物流业的冲击,实体店依然有自己的倔强。某品牌电脑实体店店主陈先生向记者表示:“为什么要在线下买电脑,因为线上卖的都是图片,而实体店卖的是实打实的产品。电商平台可以卖一个算一个,可实体店就在这里,卖一个就要维护一个,争取让头回客成为回头客,所以实体店要非常重视产品质量、服务信誉和顾客的进店体验。”
当“数码”一词淡出日常语境,当奶茶店占据临街旺铺,昔日的头号店铺隐入老楼深处,珠江路仍在倔强地追赶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企盼年轻人的青睐。这条在南京人的记忆里淡去的数码街,未来应如何在“怀旧地标”与“未来硅巷”之间,找到独属自己的新叙事?“珠江路的未来,必须重新定义其核心功能,利用其处于中心城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历史积淀,打造高端化、体验化、定制化的科技消费场景,建设前沿科技产品的展示体验中心、电竞娱乐综合体、个性化智能设备定制工坊等,从卖产品转向卖体验、卖服务。”孔群喜表示,对珠江路而言,一条可行的路径是与周边高校、科研机构、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探索设立小型的创新孵化器、共享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平台,发展“科技 +文创”的复合业态,让知识流、创意流在这里汇聚、碰撞、产生价值。“归根结底,珠江路需要从单纯的商品流通地,转变为创新要素的交汇点和新消费模式的试验田,这条数码街才有可能重现昨日辉煌。”
江苏经济报记者 金 彩
实习生 郭子骅
南京珠江路:“科技一条街”如何找回“数码灵魂”
游乐场擦地后女童滑倒磕伤,赔偿诉求难调和 记者探访未见防滑提醒警示
卓研智趣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注册“卓研智趣”商标获核准
冠军!深兰科技团队登顶MedBench中文医疗大模型榜首
广脉科技在杭州成立物业管理公司
雄帝科技将于5月13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拟续聘会计师事务所等议案
全国首所朱光亚科技中学揭牌 武汉经开区青少年创新中心启动建设
消费新观察丨年轻化+现代潮 酒旅融合串联多元消费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