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青岛全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力争今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长6.5%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8:03:00    

4月1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强信心 亮举措 促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五场,介绍青岛市聚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加快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有关情况。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2024年,青岛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5513.2亿元,分别占全国、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5.2%和30.6%,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3%,海洋经济贡献率达到45.9%,拉动全市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海洋一、二、三产协同发展,分别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的2.9%、43.5%和53.6%,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2025年,青岛市将按照“一个走在前、四个突破提升”的思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全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青岛将夯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支撑。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推动“4+4+2”现代海洋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加快总投资2400亿元的170个海洋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年内40个项目竣工、20个项目投产,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实施精准产业链招商、统筹联合招商和载体平台招商,力争全年新引进项目150个以上、总投资过1000亿元。

青岛将推动“4+4+2”现代海洋产业突破提升。例如,在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方面,支持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组建成果转化平台,加大水产种业领域重大科研攻关,加快即墨区、西海岸新区蓝色种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国信2-1号”“国信2-2号”养殖工船交付运营,力争实现3条工船联运,推动“深蓝”系列养殖装备投用,提升海洋牧场现代化智能化水平。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方面,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推动抗肿瘤药物BG136进入临床Ⅱ期、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LY102进入临床Ⅰ期试验,推动新型抗凝血药物LY103、抗慢阻肺药物LY104等开展系统临床前研究,形成集聚开发、梯次产出态势。深耕海洋大健康领域,加快推进修正(中国)海洋生物医药大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益泽海洋食品等重点项目建设,围绕海洋功能食品、海洋化妆品、海洋生物农用制品等领域,推出一系列高值化产品。

青岛将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突破提升。加快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崂山实验室建设,建立健全常态化高效运行机制,围绕重点领域加强科技攻关,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实施重大科技任务,推动“深海三大国家平台”、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等高端研发机构建设,争创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构建海洋科技协同创新贯通体系,推动海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青岛)常态化、定期化、机制化运行,实施“项目+人才”专项行动,实施“海创计划2.0”,构建海洋科技成果交易“全链条”服务生态。实施海洋人才集聚行动,建立全球高层次海洋人才库,梳理全球海洋领军人才、全市海洋紧缺人才“两张清单”,建设青岛海洋发展人才学院。

青岛将推动海洋开放合作突破提升。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纵深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打造沿黄开放门户和“经济出海口”。推动青岛自贸片区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落地,支持上合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创新中心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相关机构交流,拓展海洋领域国际合作。搭建高能级合作平台,推动“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实体化运行,探索共同制定海洋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标准、规则、制度等,提升青岛参与全球和区域海洋可持续发展治理能力。扩大海洋国际影响力,支持全市涉海企业拓展海外业务,重点推动海洋渔业、海水淡化、海洋能等领域企业“组团出海”。

青岛将推动海洋治理能力突破提升。加强海洋资源集约利用,争取国家部委支持,保障董家口港区、海上风电、海上光伏等重大项目用海需求,全年争取新增用海面积6500余公顷。实施海域立体分层确权,探索“标准海”制度,推动用海审批标准化。加强自然岸线管护修复,开展海草床监测调查,联合金融机构开展蓝碳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利用公益诉讼等多渠道资金开展蓝碳增汇,建设全省首个蓝碳增汇示范基地。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落实湾长制,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加快实施灵山岛、鳌山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申报大沽河入海口海洋生态修复项目。

(大众新闻记者 白晓 通讯员 孙兵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