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在竹溪县蒋家堰镇敖家坝村,千亩油菜花金浪翻涌,花香醉人。
当日,“荆楚四季村晚”2025年湖北省春季“村晚”示范展示暨竹溪县2025醉美赏花季活动在这里正式启动。来自陕西省西安市、安康市等地的2000余名游客漫步花海,沉浸式体验“游花海、看村晚、品美食、赏非遗”的春日盛宴。
以“非遗活化+城市更新”双轮驱动,坚持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特色发展之路,将千年文脉与生态禀赋转化为发展动能,着力培育百亿级文旅康养产业集群……在鄂渝陕三省市交界的秦巴腹地,竹溪县正奋力书写文旅融合的新篇章。
古戏台上非遗古韵展新姿
4月5日,暮色降临,竹溪县西关街武陵不夜城的华灯次第亮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彩萍,在舞台上演出山二黄经典剧目《四郎探母》。台下,来自西安的游客张女士举着手机录制视频:“第一次近距离看非遗戏曲,演员的水袖功太惊艳了!”
作为“汉剧之母”,山二黄曾因传承断层,濒临失传。近年来,竹溪县创新“定向委培+校园传承”模式,与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合作开设专班,并拿出41个事业编制吸引青年人才加入,传承非遗技艺。
如今,作为武陵不夜城戏曲街区的主角——山二黄情景剧《武陵梨园情》已迭代至3.0版本,融合全息投影技术,传统剧目焕发新生。
非遗活化带活拥有近600年历史的西关街。“这里的业态设计很巧妙,既有非遗体验,又有网红打卡点,游客停留时间平均达4个小时。”竹溪县文旅局局长喻泉源介绍,武陵不夜城日均接待游客5万人次,带动就业2060人,2024年春节期间创造近10亿元的消费额。
串珠成链绘就文旅新图景
沿着竹溪河畔驱车南行,龙王垭万亩茶园与黄花沟峡谷构成水墨画卷。在海拔千米的茶园观景台,游客李建军正体验手工炒茶:“这里的负氧离子浓度是城市的20倍,喝茶都有回甘。”
作为国家4A级景区,龙王垭茶文化旅游区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带动周边茶农人均增收8000元。
在竹溪县,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从北部1884公顷的标湖森林公园,到南部46.8平方公里的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县将沿线各景点串珠成链,打造“森林+旅游+康养”综合体。
在大石门“仙暇小镇”,300亩闲置苗木基地变身林下乐园,周末日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我们开发了12项无动力游乐设施,节假日单日最高营业额突破15万元。”景区负责人程琰介绍。
康养融合催生产业新蓝海
清晨6时,东门老街的烟火气准时升腾。75岁的李文秀在“秦家包子铺”早点铺排队:“10个包子、配一碗豆浆,这味道几十年没变。”
如今,这条拥有500年历史的老街正升级为文商旅综合体,引入国内30余家非遗美食入驻,将在今年5月开业。
美食经济与康养需求深度融合。竹溪县挖掘175科1316种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出40道特色药膳,打造“四季药膳・康养竹溪”品牌。在桃花岛夯土小镇,游客可体验“药膳+食疗+导引”的一站式康养服务。“我们与百草堂合作开发的中药牙膏,年销售额近亿元。”该县招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
文体旅融合持续释放动能。阳春三月,竹溪迎来春季醉美赏花季,18万亩油菜花海吸引八方游客。同时,该县每年常态举办森林马拉松、山地自行车赛等赛事,带动周边农家乐收入增长。
2024年,竹溪县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70亿元,与2023年相比,分别增长167%和50%。
“我们将持续深化‘非遗活化+城市更新’模式,力争到2027年实现文旅康养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亿元。”竹溪县委书记许庆一表示,竹溪这座秦巴森林康养旅居地,正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底、创新为翼,书写着新时代的“桃花源记”。(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郭军)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对抗检查”被禁IPO!河南挂面龙头多项违规,被曝执法现场删数据、隐匿家族关联交易
清明赏花文旅热 点燃消费新引擎
人选已定!这家股份行副行长拟升任行长!
清明小长假,广州轨道交通运客2527.4万人次
神农种业单日换手率超44% 股价涨停报4.31元
大北农(002385.SZ):1-3月累计销售收入为30.46亿元
竹溪县依托生态和非遗培育文旅康养百亿产业集群
美力科技跌停,成交额9.64亿元,连续3日被主力资金减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