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半亩方塘工作室】
7月13日,“京校协同·智启未来”校城融合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论坛发布了在市教委的具体指导和市科委的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在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方面的三项代表性成果。
成果一:“师承万象”基础教育大模型
“师承万象”基础教育大模型紧扣新课标知识体系,具备知识理解型智能解题、启发引导式智能答疑、情境创设型智能出题、素养导向型教案生成等教育能力,能有效响应教育场景的实际需求,提升模型在实际教学中的实用性和专业性。目前,该模型已封装为一体化应用系统,入驻北京市教委AI应用超市,海淀、东城等区已有60余所学校试用。
成果二:“北极星”基础教育大模型评测场
在北京市教委指导和北京市科委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先期编制并发布了团体标准《人工智能基础教育大模型评测指标与方法》。依据标准,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制了首个基础教育领域的大模型评测场“北极星”,突破了传统解题评测局限,更加关注新课标要求的启发引导、素养导向、情境创设等教育能力评估,填补了教育大模型在真实教学场景中的评测空白。目前,“北极星”V1.0版本正式上线,已全面评测50多个主流大模型。
成果三:《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及案例集
自2024年4月以来,北京市教委启动了中小学校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工作,并委托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北京电化教育馆)承担试点学校的实践指导、案例遴选和成果提炼任务,力求探索人工智能应用的实践路径、培育一批创新标杆场景。为总结试点工作,系统呈现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实施路径和应用成果,双方联合编写了《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半亩方塘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接诉即办”让民生实事落地有声
《吃豆人 吃遍世界2》9月25日发售,支持本地双人游玩
跨越70多年,抗美援朝老兵杨培善与赵连北重聚
破解AI高能耗瓶颈 中国探索算力电力共生发展新路径
同比增长11%!惠州数字经济跑出“加速度”
水利部针对北京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星火何以燎原
北京师范大学发布3项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