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是戏曲艺术在角色外形创造方面的一种极其重要的艺术手段,主要用于净、丑两行。演员用各种色彩在面部勾画成一定的图案,通过夸张、变形、象征等手法,借以反映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身份、年龄以及生活特点、绝技特长等综合特征、并带有“寓褒贬,别善恶,见气质于图案,寄爱僧于色彩”的评价意味。
秦腔脸谱随秦腔的诞生而产生。经艺人们不断地创新、发展,在清代乾、嘉时已具规模、清末时期·随着秦腔艺术发展成熟,剧目增多,脸谱艺术更加丰富多彩,每出戏中的人物都有了相对定型的脸谱,成为秦腔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浓郁的秦风秦韵,别具一格,独立戏曲之林。秦腔脸谱也影响了其他剧种,如京剧脸谱的形成发展,就借鉴了秦腔脸谱。
秦腔脸谱特色
勾脸的范围。秦腔勾脸人物非常广泛,有文臣武将、帝王霸主、忠烈义士、绿林好汉、奸佞小人、贩夫走卒、神仙僧道、妖魔鬼怪等等。在花脸行当里分为大花、二花(包括武花、娃娃花、杂花等,还有三花(即丑行)等。大花多表现身份高贵、稳重、威武的角色。如包拯、徐彦昭等,带黑、白须。
二花多表现性格粗犷、勇猛剽悍的角色。如张飞、马武、单雄信等,带红、黑扎须,插鬓毛;三花多表现性格幽默风趣的角色,脸谱主要勾画不同形状的豆腐块。在统一的谱式原则下,演员也可按照自己对角色的理解,结合自己的脸型和表演特色,对脸谱进行大同小异的创造。
脸谱的颜色。颜色大致有红、白、黑、黄、蓝、绿、紫、金、银等色。秦腔脸谱对颜色的运用与三秦人民的审美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它象征性的显示忠奸善恶,烘托人物的个性。通常以红表现忠义、耿直,如“红脸关公”;黑色表现刚正、严肃,如“黑脸包公”及英勇鲁莽的张飞;白色多表现专横奸诈的权贵卿相,如曹操、秦桧等。
脸谱的构图。秦腔脸谱大致有泰山眉脸、通天柱脸、整脸、整脸、斜旋脸、大白脸、半截白脸、阴阳脸、意象脸等谱式。构图有对称、有均衡。像泰山眉脸、通天柱脸、整脸都属对称,多是表现庄严、稳重的人物,如包公、徐彦昭等。属均衡构图的像斜旋脸,半截白脸、阴阳脸,多表现粗鲁、凶悍的人物,如屠岸贾、单雄信等。在整个脸谱构图中一般分为七个部位,即眉、眼、鼻、嘴、脑、膛、腮。通过夸张、变形、象征增强了表现力,寓意传神,又给人以装饰美感。
秦腔脸谱流派纷呈,各领风骚。其代表有易俗社的李可易,秦二团(三意社)的周辅国,秦一团(尚友社)的张健民、吴济民,五一剧团的惠醒秦各派。他们上有师承,己有创造,下有传人。特别是李可易天生花脸的面相,加上他那精湛笔法,勾出的脸谱古朴洒脱,神采奕奕,他精通秦腔传统,又擅演京剧,在秦腔脸谱的基础上又吸取京剧的特点,为易俗社新编剧目中创造了许多有特色的谱式,形成易俗派的脸谱,为世人公认。
从美学角度来看,秦腔脸谱的图案完全符合传统的美学观点,它既有抽象之美,又有象征的含义。从总体上看,它好比是国画中的大写意,充满浪漫的色彩,特别是脑门的各种纹理,斜旋脸的反正及膛子、腮须,非常讲究笔锋犀利,笔意流畅,如写草书气韵飞动,写意传神。从个体上看,它又是一帧帧结构严谨、笔法细腻的工笔面。几条笔线,几样颜色,就把人物的个性、年龄、身份,甚至忠奸善恶活现于舞台。它的总体风格粗犷、豪放、古朴、雄健,和秦腔艺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