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军衔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06 12:55:07    

军衔是军人身份和等级的象征,它代表国家授予军人的荣誉和赋予的职责,对于军衔的制作来说,二战期间的德国军衔可以说是非常精美的,希特勒曾说过只有让军人穿上英俊、帅气的军装,人们才更愿意参军,而军衔作为军装上必不可少的部分,德国人自然对其非常重视。

二战中的德国军衔共有7等26级,其中最高军衔为帝国元帅,只有赫尔曼·威廉·戈林一人获得。他是德国纳粹党的重要头目,是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一位党政军领袖,在纳粹党内有相当巨大的影响力,他担任过德国空军总司令、盖世太保首长、“四年计划”负责人、国会议长、冲锋队总指挥、经济部长、普鲁士邦总理等跨及党政军三部门的诸多重要职务,并曾被元首希特勒指定为接班人。

戈林早在1935年就被授予空军元帅军衔,但是后来因为有很多将军被授予元帅军衔,为了显示戈林的特殊地位,1940年希特勒又授予他帝国元帅的军衔,地位高于其他元帅。帝国元帅的军衔不同于其他元帅,由于戈林是空军将领,因此他的帝国元帅军衔上保留了象征空军的鹰,下面是象征着纳粹党的“卍”字,以及代表着元帅权力的两柄交叉权杖。整个军衔军衔底板都是由三股金线编制,显得异常尊贵。

元帅军衔

帝国元帅之下才是元帅军衔,不同军种的元帅军衔大致是相同的,可以通过军衔底板的颜色来区分,鲜红色代表陆军,深蓝色为海军,白色为空军。

二战期间德国除戈林外,共授予了26位元帅,其中海军元帅2名,陆军元帅19 名,空军元帅5名。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纳粹名将“沙漠之狐”隆美尔,以及“帝国之鹰”曼施坦因。





大将军衔

元帅之下是大将军衔,德国纳粹的大将军衔的底板是用三股金线编制成的底板,上缀三颗金灿灿的将星,很多人因此误认为是上将军衔。德国著名的闪电战之父古德里安就被授予大将军衔,虽然古德里安军事才能和隆美尔、曼施坦因齐名,但是他在很多意见上和希特勒相悖,最终才没能跻身元帅之列。



陆军

元帅:陆军元帅;

将官:大将、兵种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士官:军士长、上长、中士、下士、军士;

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列兵。

总参勤务军官军衔设总参勤务上校、总参勤务中校、总参勤务少校、总参勤务上尉等。

总参勤务军官的待遇、晋升等方面均优于同级别的军官,一个总参勤务上校可以监督、参与集团军群级部队的作战指挥,颇有点钦差的味道。

陆军元帅(19名)

维尔纳·冯·布洛姆贝格 (1878-1946) 陆军元帅 1936 国防部长

瓦尔特·冯·布劳希奇(1881-1948) 陆军元帅 1940 陆军总司令

费多尔·冯·博克(1885-1945) 陆军元帅 1940 B集团军群总司令,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威廉·凯特尔(1882-1946) 陆军元帅 1940 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

约特尔·汉斯·冯·克卢格(1882-1944) 陆军元帅 1940 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威廉·约瑟夫·弗朗茨·冯·勒布(1876-1956) 陆军元帅 1940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威廉·利斯特(1880-1971) 陆军元帅 1940 A集团军群总司令

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1875-1953) 陆军元帅 1940 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D集团军群总司令,西线总司令

埃尔温·冯·维茨勒本 (1881-1944) 陆军元帅 1940 D集团军群总司令,西线总司令

瓦尔特·冯·赖歇瑙(1884-1942 )陆军元帅 1940 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1881-1969) 陆军元帅 1942 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1887-1973) 陆军元帅 1942 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

埃尔温·约翰内斯·尤根·隆美尔(1891.11.15-1944.10.14) 陆军元帅 1942 北非远征军司令,意大利北部集团军群总司令,驻法国B集团军群总司令

恩斯特·冯·布施(1895-1945) 陆军元帅 1943 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1881-1954) 陆军元帅 1943 A集团军群总司令

弗雷德里克·威廉·保卢斯(1890-1957) 陆军元帅 1943 6集团军司令

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 (1881-1954) 陆军元帅 1943 F集团军群总司令

瓦尔特·莫德尔(1891-1945) 陆军元帅 1944 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费迪南德·舍尔纳(1892-1973) 陆军元帅 1945 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空军

元帅:帝国元帅、空军元帅;

将官:空军大将、兵种上将(分航空兵、高射炮兵、空降兵、航空技术兵、航空通信兵、空军等6种,其中“空军上将”只授予非空军出身而从其他军种、部队或地方调入的人员)、空军中将、空军少将;

校官:空军上校、空军中校、空军少校;

尉官:空军上尉、空军中尉、空军少尉;

士官:空军军士长、空军上士、空军中士、空军下士;

士兵:空军上等兵、空军一等兵、空军二等兵、空军三等兵、空军列兵。

飞行勤务军衔设飞行勤务上校至飞行勤务下士。

帝国元帅(1名)

赫尔曼·戈林(1893-1946) 空军元帅1935 帝国元帅1940 总理兼内政部长

空军元帅(5名)

埃尔哈尔德·米尔奇 空军元帅 1940 空军总监

阿尔伯特·凯塞林 (1885-1960)空军元帅 1940 空军南军区总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

胡戈·施佩勒 (1885-1953) 空军元帅 1940 驻法国空军总司令

沃尔夫冈·冯·里希特霍芬 空军元帅 1943 第二航空队司令

罗伯特·里特尔·冯·格莱姆 ( 1892.6.22~1945.5.24) 空军元帅 1945 空军总司令

海军

元帅:海军元帅;

将官:海军大将、海军上将、海军中将、海军少将、海军准将;

校官:海军上校、海军中校、海军少校;

尉官:海军上尉、海军中尉、海军少尉;

士官:海军军士长、海军上士、海军中士、海军下士;

士兵:海军上等兵、海军一等兵、海军二等兵、海军三等兵、新水兵。

海军元帅(2名)

埃里希·雷德尔(1876.4.24—1960.11.6)海军元帅1939 海军总司令

卡尔·邓尼茨(1891.9.16-1980.10.24) 海军元帅 1943 海军总司令,海军潜艇部队司令、德国总统

党卫队

纳粹德国的党卫队作为纳粹党的准军事组织,其军衔等级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军衔,而是一种类似陆军军衔的等级制度,从党卫队领袖一直到党卫队队员共分为6等21级。

领袖:党卫队全国领袖(陆军元帅);

将级军官:党卫队全国总指挥(大将)、党卫队全国副总指挥(上将)、党卫队地区总队长(中将)、党卫队旅队长(少将)、党卫队区队长(准将);

校级军官:党卫队旗队长(上校)、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中校)、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少校);

尉级军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上尉)、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中尉)、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少尉);

士官:党卫队突击队小队长(军士长)、党卫队一级小队长(一级上士)、党卫队二级小队长(上士)、党卫队三级小队长(中士)、党卫队三级小队副(下士);

队员:党卫队代理三级小队副(上等兵)、党卫队组长(一等兵)、党卫队突击队队员(二等兵)、党卫队队员(列兵);

党卫队全国领袖由海因里希·希姆莱一人独享,他历任纳粹党卫队队长、党卫队帝国长官、纳粹德国秘密警察(音译为盖世太保)首脑、警察总监、内政部长等要职,将冲锋队发展为控制着整个纳粹帝国的庞大组织党卫军,使用黑色制服以及恐怖的骷髅标志。他属下的集中营屠杀了约六百万犹太人。战争末期,他企图单独和英美媾和谈判,被发现后被免除一切职务,之后化装逃亡,途中被俘。1945年5月23日,希姆莱服毒自杀。德国《明镜》周刊中对希姆莱的评价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刽子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