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汉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传播作用,他把人类的文明代代相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的汉字发展一共经历了八个过程。
第一阶段:甲骨文,发展于商代,当时人们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称之为之为甲骨文,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甲骨文等待破解。
第二阶段:金文,是铸在殷商与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又叫中鼎文。主要以鼎、钟、食具为主。从商到秦灭六国,约800年。
第三阶段:大篆,大篆是西周晚期采用的字体,包括金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石鼓文,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
第四阶段: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书同文,由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基础上简化,创立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大概有二百多年。
第五阶段:隶书,由篆书发展而来,横长竖短,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根据出土的简牍,隶书始创于秦,相传程邈作隶,形成于东汉时期,上承篆书,下开魏晋南北朝。
第六阶段:草书,广义指潦草的字,狭义指特定的字体。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而来。草书始于汉代,形成于东晋。
第七阶段:楷书,由隶书演化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做楷模。字体端正,为现代通行的手写正体汉字。
第八阶段: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浓淡相容。行书是楷书的快写,行云流水,一行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