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子孙一代一代传续,四时祭祀不能懈怠。跪着磕头,拜了又拜;
第八百七十一个字:蒸
蒸 zhēng:上下结构,上收下展。
上部“卝”头要紧凑,整体稍抗肩。笔顺为左竖、左横,右横,最后写右竖。两竖相抱,稍重,左低右高,左竖稍短,稍右斜,右竖稍长,写成撇笔;两横呼应,稍偏两竖的下部,左横大抗肩,右横写为平点。
下部“烝”字撇捺伸展,中宫收紧。“了”不要写高,重心不倒:横撇斜切起笔,横画大抗肩,似提笔,不要长,到位后顿笔写撇,注意角度,勿长;弧弯钩虚接起笔,向右下弯行,接撇尖,再急转向下方弧行,注意重心与上部“卝”头中心直对,勿长,收笔轻顿,不出钩。左边横撇起笔离弧弯钩稍远,大抗肩,勿长,到位后上稍提笔锋、顿笔写撇,注意行笔走向和长度;右边;撇笔要高扬,注意起、收笔位置;捺笔虚接起笔,与撇尖相接而过,行笔要与左边的撇笔对称,捺角要稍高于左边的撇尖,最后捺尖收笔时要稍平收;下面横画要上靠,稍偏左,抗肩。最后“灬”注意各点的位置、笔法和指向,前三点诸点渐上移,牵丝呼应,中间两点相似,稍小,最后右点要厚重有力,以稳住整字。
欧阳询
赵孟頫
米芾
怀素
王羲之
祝枝山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宋 苏轼 《洞庭中山二赋》
元 赵孟頫《趵突泉诗》
唐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