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卧薪尝胆比喻什么道理(每天一个成语故事 卧薪尝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8 10:49:29    

卧薪尝胆

基本词义


释义是: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卧薪:卧,睡;薪,柴草。卧薪就是睡在柴草上,象征着过艰苦的生活,锻炼自己的意志。尝胆:尝,品尝;胆,苦胆。尝胆即品尝苦胆,比喻自我警醒,不忘过去的痛苦和教训。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人们为了实现某个远大目标或者为了报仇雪恨,能够忍受暂时的痛苦和屈辱,坚持刻苦努力,不断自我激励,以期有朝一日能够成功。这个成语强调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深谋远虑的策略。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原文描述了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是邻国,两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在一次战争中,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至会稽。后来,勾践在大夫文种的建议下,通过贿赂和求情获得了和解的机会。尽管如此,吴国的伍子胥仍然坚持认为不应该与越国讲和。

在这之后,越王勾践作为和解的一部分,前往吴国,他和妻子一起住在吴王父亲墓旁的石屋里,负责看守坟墓和养马。这是对勾践的一种羞辱,但勾践忍受了这一切。

为了不忘这段耻辱并激励自己复仇,勾践开始实践“卧薪尝胆”。他睡在柴草上,以此提醒自己生活的艰辛;他还经常尝吃苦胆,以此来警醒自己不要忘记所受的苦难和耻辱。

这段原文的核心内容是勾践通过“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的行为来不断提醒自己“汝忘会稽之耻邪?”,即不断警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所遭受的耻辱,并通过亲身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等行为表现出他刻苦自励的态度。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卧薪尝胆”,用来比喻人们在逆境中不忘国耻,刻苦自励,积极进取,希望能够扭转乾坤,报仇雪恨的精神。

延伸

北宋·《旧五代史·汉书·隐帝纪》

“力役未息,兵革方殷,朕所以尝胆卧薪,废食辍寝,虽居亿兆之上,不以九五为尊,渐冀承平,永安遐迩,内则禀太后之慈训,外则仗多士之忠勋。”

在这段文字中,表达了皇帝在国家多事之秋的忧虑和辛勤努力。他描述了自己如同尝胆汁般苦涩、卧于薪上般的艰辛,废寝忘食,尽管位居帝王之尊,却不以皇位自傲。他希望逐渐实现国家的和平与安定,远近都能够享有长治久安。在国内,他秉持太后的慈爱教诲;在国外,则依靠众多忠诚有才之士的功勋。

北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

“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在这句话中,“仆受遗以来”指的是自从接受了遗命或命令以来,“卧薪尝胆”是比喻刻苦自励,发奋图强,“悼日月之逾迈”表达了对光阴流逝的感慨,“而叹功名之不立”则反映了作者对于未能建立功名的遗憾。这整句话体现了作者在背负重任后,对于时间流逝和个人成就的深刻思考和自我激励。

苏轼在这篇文中借用历史人物孙权的口吻,表达了对曹操的一番议论。全文通过模拟孙权回应曹操的语气,展现了苏轼对忠诚、知人善任等价值观的认同,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权力斗争中的是非曲直的批判态度。

例句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闻鸡起舞,最后打败了吴国。

近义词 反义词

近义词:

自强不息:指不懈努力,永远不放弃追求进步的精神。

发愤图强:下定决心,努力向上,争取成为更强的人。

励精图治:振奋精神,致力于治理和发展。

忍辱负重:忍受耻辱和困难,坚强地承担起责任和重担。

反义词:

妄自菲薄:过分贬低自己,没有自信。

胸无大志:没有远大的志向或理想。

自甘堕落:指一个人不求上进,甘心于堕落或落后的状态。

相关文章